日期:2021-09-30
前言
2021年9月1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加快实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级,围绕“3+8+X”体系,提出具体发展措施,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同时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内科技合作、国际创新协同”三个维度,提出措施构建更高水平全国际创新网络。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发布背景 科技创新成为“十四五”规划首要任务,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加速推进 背景一: 科技创新成为“十四五”规划首要任务,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战略支撑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速率持续放缓,全球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深度调整阶段,新一轮全球科技产业革命、中美两强之争、新冠疫情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诸多不确定性,面对日益复杂、动荡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如何实现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将科技创新工作摆在了各项重大任务的首位。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 背景二: 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加速推进,上海承担探路先行、示范引领重任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科教资源丰富,拥有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区域创新能力强,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 当前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发展正进入加速期,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在交界处设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被正式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上海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肩负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使命,承担把先行先试改革优势、高度集聚的资源优势和开放发达的市场优势向长三角辐射和复制,助力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的探路先行、示范引领重任。 图片来源摄图网 《规划》关注点 (一)围绕“3+8+X”体系,提出具体发展措施,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规划》围绕“3+8+X”体系,提出加快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引领新材料、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础软件、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航空航天、能源装备、海洋科技与工程装备等八大重点产业发展。 在人工智能领域,提出开展混合增强智能、深度自然语言理解等关键技术攻关,搭建行业共需工具集、共性算法技术平台。在智能制造领域,强调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核心基础部件和装备、智能制造集成系统、机器人三大方向。在健康科技领域,提出开展数字诊疗设备、植介入医疗器械、3D 生物打印等产品研发,加快互联网医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场景开发。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二)针对城市运营,提出“数字、安全、绿色、健康”四个城市发展目标 在数字城市领域,提出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在安全城市领域,提出打造基于数据驱动的城市运行安全与应急响应的精准决策系统。在绿色低碳领域,提出推进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及能源系统技术集成与应用,实现绿色低碳城市精细化建设与高效管理。在健康活力城市领域,提出推动科技引领的主动健康、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方位提升城市活力和市民生活品质。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三)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内科技合作、国际创新协同”三个维度,提出措施构建更高水平全球创新网络 在长三角一体化领域,指出要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围绕G6O科创走廊,建设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标杆。在国内科技合作领域,提出加强与中西部城市群、创新型城市的联动,与合肥、武汉、成都、西安等地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技术产业化。在国际创新协同领域,提出打造若干“精品”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强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推出若干“优质”技术转移中心。 启示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将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加快实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级。国新研究院认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考虑规划将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能级,未来沿着G60科创走廊核心城市,将会有更多科创产城项目发展契机,产业方向重点聚焦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健康科技等关键领域。 文|葛伟,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